1、《不惹庵示僧》
——明·朱元璋
杀尽江南百万兵,腰间宝剑血犹腥!
老僧不识英雄汉,只管哓哓问姓名。
朱元璋,小名重八,是明朝的开国皇帝。他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,穷得连饭都吃不上,家人更是接连的被饿死或病死了。为了活下去,17岁的他只好去了皇觉寺为僧,以外出化缘乞食为生。
后来讨饭也混不下去了,于是投靠了红巾军,到此才迎来了属于他的春天。文武双全的他,以一个碗起家逆风翻盘成了明朝帝王,和汉高祖刘邦的创业故事大致相同,都是一介草民。
我杀尽了江南数百万的士兵,腰间悬挂着的宝剑,至今还残留着当时厮杀的血腥味。不敢说自己很厉害,但却是一个让敌人闻风丧胆的人物。
谁知,在经过一个寺庙时,里面孤陋寡闻的老和尚居然不认识我这个英雄好汉,可能看见我带着兵器,又一身肃杀的,于是一个劲地问我是谁,叫什么名字?弄得直翻白眼的我只好写下了这首诗。
展开剩余80%2、《梅岭三章》
——近现代·陈yi
断头今日意如何?创业艰难百战多。
此去泉台招旧部,旌旗十万斩阎罗。
1936年冬天,被敌人围困在梅岭的陈yi,在身上带伤的情况下苦苦撑了20多天,但都没有突围成功。当时命悬一线的他,自知这一次难以逃出生天,于是便写下这首诗以明心志。
就算今天我被敌人砍下了头也无所畏惧,毕竟万事开头难,何况还是创业,所以不但很艰难,而且所面临的困难挫折和战争有很多很多,流血和掉脑袋是正常的,胜负乃兵家常事。
如今我被困梅山生死难料,万一不幸壮烈牺牲了,我就在九泉之下重新集结我们以前牺牲了的那些旧部下,把所有的坏人,以及阎罗王都杀死,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成功的。
“斩阎罗”这气魄是何等的豪迈和大气磅礴呀!简直让人叹为观止,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诗人视死如归和忠贞不二的精神。
3、《己亥岁二首· 其一》
——唐 · 曹松
泽国江shan入战图,生民何计乐樵苏。
凭君莫话封侯事,一将功成万骨枯。
公元879年,当时社会动荡、战事频发,以至于老百姓都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苦不堪言,面对如此大的危机,以及老百姓所承受的痛苦,既揪心又痛恨朝廷不作为的曹松,便写下了这首讽刺味十足的诗。
当年由于安史之乱和大规模的农民qi义,唐王朝的处理方法都是采用简单粗暴的打压,所以导致江汉流域一带成了兵荒马乱的。
因为战乱,到处哀鸿遍野、生灵涂炭的,以至于流离失所的老百姓说,如果能安稳地过上打柴割草为生的日子就好了,可惜就连这种平凡普通的日子,现在都可望而不可及。
所以,请大家不要再提拜相封侯的事了,你们可知道,将帅大大小小的功名和封侯,都是用无数士卒的生命换来的,简直触目惊心。诗人掷地有声,字字千钧的呐喊和抗议,可谓是喷薄而出。
4、《出塞》
——唐·王昌龄
骝马新跨白玉鞍,战罢沙场月色寒。
城头铁鼓声犹震,匣里金刀血未干。
公元719年,唐朝战事频繁,诗人把一位在前线英勇善战,经过长时间的激烈战斗,然后带着荣耀凯旋而归的将军形象,刻画的入木三分,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与血腥。
勇猛善战的将军一跃跨上马背,奋不顾身的便冲上了前线,无所畏惧地大开杀戒,后来经过长时间的浴血奋战、英勇抗敌,终于打败了他们。
这时已是冷月如霜的下半夜,但城楼上依然铁鼓嘹亮、震天动地的,低头看了一眼腰间嗜血的金刀,此刻竟还在滴滴答答的流着血,尚没干透,这情景不禁让人感到头皮发麻、不寒而栗。
5、《不第后赋菊》
——唐·黄巢
待到秋来九月八,我花开后百花杀。
冲天香阵透长安,满城尽带黄金甲。
这是盐贩子黄巢,在多次科举都名落孙山时所写下的,胸怀大志的他借菊花来抒发自己对朝廷的不满和愤怒,以及想取而代之的决心。
不过,一般人只是说说而已,但想不到黄巢是个行动派,而且不单跟着王仙芝揭竿而起了,甚至还把自己的梦想变成了现实,把唐朝给灭了,确实是有两把刷子的。
黄巢一上台,首先就把门阀世家给杀光了,目的就是为了让像他这样的寒门子弟,日后也能有上升的机会。
等到秋天九月八,当我繁花怒放的时候,其它所有的花都凋谢了,这个时候就只有不畏严寒的我在丛中笑。
冲天的香气弥漫渗透了整个长安的角角落落,而花的颜色更是让长安好像铺了一层金子,到处金黄一片,就像穿上了盔甲的战士一样威武而粗犷。
6、《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》节选
——唐·岑参
四边伐鼓雪海涌,三军大呼阴山动。
虏塞兵气连云屯,zhan场白骨缠草根。
公元754年,岑参送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出征,为了祝福他旗开得胜和鼓励将士,所以岑参根据出征时的壮观场面,写下了这首诗,他希望他们能浴血奋战打败敌人,凯旋而归。
四面八方的战鼓雷鸣,就像雪花和潮水一样汹涌而来,大军出征时雄壮而嘹亮的呐喊声,震得地动山摇。尽管,敌军杀气直冲云霄,但在我军将士的浴血奋战下,敌人兵败如山倒。
举目所及到处是森森白骨,就像遍地的野草一样多,可想而知战争的惨烈程度,此刻多么庆幸自己生在了和平的年代啊!
发布于:辽宁省可靠股票配资公司,头牛网配资,优羊二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