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65年,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走到了生命的尽头。这一切都源于李饮冰的弹劾,朱元璋随后悄悄赶赴南昌,命令朱文正前来面见自己。然而,当朱文正刚一踏出迎接门口时,便被朱元璋下令捆绑逮捕,迎来了命运的终结。
朱元璋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描述了朱文正的死法,极其惨烈。根据他的叙述,他曾与李饮冰有约:“亲自前往南昌,亲自审讯,若有罪便严惩,若冤枉,则诛杀诬告者。”而朱元璋的确履行了诺言,面对朱文正的背叛,他将其绑在囚室的木架上,亲自用鞭子活活抽死了他。朱元璋的残酷做法让人感慨,“虎毒不食子,人毒不堪亲。”
《御制纪非录》记载,朱元璋在一次与朱守谦的交谈中透露,朱文正的死因是“逆乱之谋愈演愈烈”。朱元璋以此为由,讲述了自己为何亲手将这个亲近的侄子处决。朱守谦听后,冷汗直流,立刻对儿子们严厉警告:“言行谨慎,切勿给别人留下可乘之机。”
展开剩余79%那么,朱文正真的如朱元璋所说的那样“逆不道”吗?他究竟做了什么错事,值得如此严厉的惩罚?而朱元璋又会如何对待曾亲近过他的侄孙朱守谦呢?
朱元璋的“亲信代理人”
朱元璋的早年经历并不辉煌,甚至可以说相当困苦。他不仅出生贫寒,且早年生活艰难。由于家境贫困,父母和大哥都相继死于饥荒。在黄河决堤后,朱元璋与嫂子和侄子朱文正一起四处乞讨,竟然有十多年未能团聚。
1353年,朱元璋攻下滁州,朱文正母子和李文忠父子纷纷投奔过来。此时,朱元璋的长子朱标尚未出生,作为唯一的亲人,朱文正倍受宠爱。朱元璋与马氏夫妻俩,将朱文正视若己出,倾心抚育。后来,朱文正与朱元璋一起参与了战争,凭借英勇善战,立下了赫赫战功。
到了1355年,朱文正随朱元璋攻下南京,表现出色,逐渐得到重用。那时,战场上各路义军充满猜忌,大家都宁愿将亲近的家人送上前线,避免让外人掌握重兵。朱元璋曾问朱文正是否愿意担任什么官职,朱文正却回答:“跟着叔父成就大业,何愁不富贵?但是若先封亲属,如何能服众呢?”朱元璋当时麾下有许多一流的名将,如徐达、常遇春等人,但他却依然将“节制中外诸军事”的大权交给了朱文正,也就是说,朱文正实际上成了朱元璋在大都督府的“代理人”。
不久之后,李文忠也加入了大都督府,与朱文正一同掌握了军权。
洪都保卫战:大功未得封赏
1361年,朱元璋在龙湾之战中击败了陈友谅,夺取了安庆和九江。然而,陈友谅并未放弃,迅速退守武昌。当陈友谅开始进攻洪都城时,朱元璋将其视为必争之地,因为洪都城西控荆州,南制蛮越,地理位置极其重要。为了巩固防线,朱元璋命邓愈前往守卫洪都城。
然而,就在邓愈前来接任时,洪都城内的祝宗和康泰因不满朱元璋的统治而发动叛乱,险些将邓愈拦截在外。幸亏邓愈逃脱,这场叛乱才未造成重大损失。叛乱平定后,朱元璋认为,洪都的防卫任务只能交给亲骨肉,因此决定派遣朱文正驻守。
两年后,陈友谅联合张士诚联合夹击朱元璋,洪都城再次面临严峻考验。此时,朱文正的兵力只有8万,而敌人则是陈友谅的60万大军。朱文正在绝境中拼死抵抗,屡屡挫败敌军进攻。在困境中,他指挥将士修补城墙,拆除民房防御敌军云梯,甚至指挥民工在水中设下埋伏,成功用长槊将敌军水军打退。
虽然朱文正成功守住了洪都,但他也因此失去了大量的士兵,连许多参将如李继先、牛海龙等人都在战斗中牺牲,自己也身受重伤。为了鼓舞士气,朱文正将自己绑在旗杆上,表示“城破人亡”的决心。洪都之战长达85天,最终朱文正成功打垮了陈友谅的士气,为日后的鄱阳湖之战奠定了胜利的基础。
然而,在战后朱元璋分赏功臣时,朱文正却被遗忘了。虽然他是洪都保卫战的最大功臣,然而他竟没有获得任何表扬。朱文正对此极为不满,愤怒情绪开始发泄在军士身上,他变得越来越暴躁,殴打将领,折辱军士,甚至滥用职权杀戮无辜。渐渐地,他的恶行引起了百姓的不满,江西民众向上诉反映,揭露了朱文正的罪行。
结局:死于桐城
随着朱元璋的调查逐渐深入,朱文正的罪行暴露无遗。除了对百姓的压迫,他竟与敌人张士诚有勾结。原本为了削弱张士诚的经济基础,朱元璋通过封锁盐铁出口来压制张士诚的财政收入,但朱文正却违背命令,暗中为张士诚提供资金支持。
1365年,朱元璋亲自前往南昌,决定将朱文正押解回桐城。尽管朱元璋的妻子马氏为他求情,试图阻止朱元璋亲自处决朱文正,但最终未能改变朱元璋的决定。调查期间,官员还发现朱文正在家中使用龙凤装饰,涉嫌有“称帝”之心。对于任何有此行为的宗室或大将,朱元璋绝不容忍,定要处死。
在桐城的审讯过程中,朱文正不畏权势,愤怒地将多年积压的不满一一发泄。朱元璋被激怒,立即将他用鞭子活活打死。朱元璋建国后,尽管他将朱文正的儿子朱守谦封为靖江王,但朱守谦与父亲一样性情暴虐,最终也未能安稳度日。不久后,朱元璋将朱守谦调回应天,废为庶人,流放至凤阳。
最终,朱元璋的暴戾性格和家庭恩怨,造就了一个血腥的历史篇章。朱文正的勇武并未传承给儿子,反而将自己的暴虐性格遗传给了朱守谦,导致了他一生的悲剧。
发布于:天津市可靠股票配资公司,头牛网配资,优羊二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